3月31日上午,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同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孙树瑜教授应邀做客重科大讲堂,在学校B117会议室作题为“热力学三大定律和鲁棒数值模拟技术及其在地球能源领域的应用”的主题报告。学院和重庆非常规油气开发研究院师生200余人聆听报告会。报告会由学院黄小亮副院长主持。
报告中,孙树瑜教授系统阐释了数学理论在地球能源工程中的核心支撑作用,介绍了团队通过将复杂的地质能源多物理场耦合问题统一为热力学驱动力与动力学张量的耦合体系,继而提出的“广义梯度流”数学模型;详细介绍了针对传统算法稳定性差、效率低的瓶颈,而研发的"无条件能量稳定数值格式",突破显式算法时间步长限制;报告中还系统阐述了地球能源多尺度问题中构建的无条件能量稳定算法体系。整个报告多维度彰显了数学理论与工程实践深度融合对能源技术革新的关键作用。
此次学术报告引发师生热烈反响,其关于数学理论与能源工程深度融合的系统阐释,使与会师生深刻认识到数学建模在能源系统优化设计、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中的战略支撑作用。报告揭示了热力学原理与数值模拟技术的创新结合路径,不仅激发了青年学者在能源数学交叉领域持续探索的学术动力,更深化了科研工作者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突破能源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的责任意识。
据悉,孙树瑜教授长期深耕数学与能源工程交叉领域,其学术轨迹横跨化工、数学、地球科学等多学科。1997年师从余国琮院士获天津大学化工博士学位,2003年于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获计算数学博士学位,导师为美国工程院院士Mary Wheeler。2009年加盟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后,他创建计算传质现象实验室,领衔开发的多尺度建模技术在国际能源界产生深远影响。2024年全职回国后,他着力推进同济大学"数学+"学科群建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能源数学中的建模与算法"。迄今发表SCI论文400余篇,总引超13000次,H指数59,连续五年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兼任《计算物理学报》等十余个国际权威期刊编委,培养的50余名硕博士中,已有12人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
上一条:学院举行“石油之星”心理趣味运动会 下一条:学院开展2025年春季田径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