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高级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教师简介 >> 副高级 >> 正文
徐少华
 

出生年月:1987年10月

职   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沉积学、含油气盆地分析、油气储层预测

电子邮箱:xsh_xu@163.com

个人简介

博士、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巴渝青年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基金课题6项,省部级教改项目2项,累计承担油田企业合作课题10余项。在《AAPG》《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培养研究生8名。为本科生、研究生主讲《地震地下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获重庆科技大学优秀教育工作者(2024)、十佳青年教师(2019)、优秀共产党员(2019)等荣誉,重庆市事业单位年度考核优秀(2017、2019、2021、2023)、全国大学青年教师地质课程教学比赛二等奖(2019),全国油气地质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019、2021、2023、2024),指导学生获得全国油气地质大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

学习工作简历

学习简历:

2020.12—至今 重庆科技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6.07—2020.12 重庆科技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讲师。

2013.09—2016.06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

2010.09—2013.06 成都理工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硕士。

2006.09—2010.06 长江大学,资源勘查工程,学士。

工作简历:

2022-至 今:教务处质量管理与评估科科室负责人。

2022-2023:研究生2022级兼职辅导员。

2022 年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党总支宣传委员兼青年委员。

2021-2022: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兼团总支书记。

2017-2021:地质学2017级本科生兼职辅导员。

2016-2018: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党总支地球科学系党支部宣传委员。

主要研究项目

一、承担主要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陆架边缘三角洲体系供源速率的侧向差异对地层叠加样式的控制—以珠江口盆地SQ13.8为例,2020.01-2022.12,主持

  2.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川中磨溪地区须家河组“源—渠—汇”体系研究,2023.07-2026.06,主持

  3.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三角洲体系物源供给的侧向差异对层序构成样式的控制,2019.07-2022.06,主持

  4. 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低位体系域河控三角洲侧向演化过程的数值模拟,2019.10-2022.10,主持

  5. 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层序地层结构样式的侧向变化及主控因素,2017.01-2018.12,主持

  6.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于沉积物供给的侧向差异对中中新世珠江口盆地陆架边缘体系域特征的再认识,2018.06-2020.05,主持

  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横向项目,石西石炭系挖潜对策研究,2024.01-2024.12,研究骨干

  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纯梁采油厂横向项目,樊128块储层精细描述,2022.3-2022.12,主持

  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采气二厂横向项目,川东北地区地下储气库库址筛选与评价,2021.4-2021.12,主持

  1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中油气矿横向项目,川中古隆起北斜坡龙王庙组成藏条件分析及有利勘探目标优选—川中古隆起北斜坡龙王庙组成藏条件分析,2019.8-2020.10,研究骨干

  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纯梁采油厂横向项目,纯化地区沙四段断裂系统精细研究及目标评价,2020.04-2020.12,主持

  1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纯梁采油厂横向项目,梁东地区沙三中储层预测及目标研究,2019.3-2019.12,主持

  13. 中国石油集团廊坊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横向项目,云山坝—太阳—大寨地区页岩气构造特征研究,2019.4-2019.12,主持

  14.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横向项目,五1区二叠系储层特征研究及有利目标优选,2018.4-2018.12,主持

二、承担主要教改项目

  1.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OBE理念的教学质量标准建构与完善,2024.10-2026.10,主持

  2.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野外地质填图实习改革研究与实践,2020.06-2022.07,主持

代表性研究成果

一、代表性学术论文

[1] Lei Chao, Xu Shaohua (通讯), Zhang Wei, et al. Prediction of grain shoal reservoirs via seismic forward modeling and waveform classification: Application to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central Sichuan uplift, Sichuan Basin, SW China[J]. Interpretation, 2024, 12(4): 555-571.

[2] Chen Hong, Xu Shaohua (通讯), Cai Chang’e, et al. Fault control on sedimentation in the southern gentle slope of the Dongying Sag, Bohai Bay Basin[J].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2024, 166: 106904.

[3] Shang Wenliang, Xu Shaohua (通讯), Li Xiaogang, et al. Utilizing 2D seismic forward modeling to constrain the seismic response and plane distribution of grain shoal reservoir in the northern slope of Central Sichuan Paleo-uplift, Sichuan Basin[J].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2023, 152: 106228.

[4] Shang Wenliang, Xu Shaohua(通讯), Mao Zhenqiang, et al. High-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in continental lacustrine basin: A case of Eocene Shahejie formation in the Dongying Depression, Bohai Bay Basin[J].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2022, 136: 105438.

[5] Xu Shaohua, Han Jianhui, Wang Yingmin, et al. How much systems-tract scale, three-dimensional stratigraphic variability is present in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 answer from the middle Miocen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J]. AAPG, 2020, 104(6): 1261-1285.

[6] Xu Shaohua, Wang Yingmin, Xu Guoqiang, et al. Linking shelf delta to deep-marine deposition in the Baiyun Sag,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J]. Austral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2015, 62(3):365-382.

[7] Wei Guo, Guoqiang Xu, Shaohua Xu, et al. Influence of sediment supply rate on sequence stratigraphic architecture change: A case study from the Kaiping Sag,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J].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2021, 129: 1-18.

[8] Guoqiang Xu, Li Zhang, Xiong Pang, Mei Chen, Shaohua Xu, et al. New method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sedimentary systems including lithofacies, environments, and flow paths: A case study of the Xisha Trough Basin, South China Sea[J].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2021, 129: 1-18.

[9] Chenglin Gong, Dongwei Li, Ronald J. Steel, Yang Peng, Shaohua Xu, Yingmin Wang. Delta-to-fan source-to-sink coupling as a fundamental control on the delivery of coarse clastics to deepwater: Insights from stratigraphic forward modelling[J].Basin Research. 2021, 1-24.

[10] 杨丽玉, 徐少华(通讯), 秦磊, 等. 基于地震正演模拟的精细层序格架分析—以渤海湾盆地梁家楼地区Es3z为例[J]. 断块油气田, 2021, 28(01): 84-88.

[11] 陈维涛, 徐少华(通讯), 孙珍, 等. 层序地层学标准化理论在陆架坡折—陆坡区的应用—以珠江口盆地中中新世沉积层序为例[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1, 42(06): 1414-1422. (EI)

[12] 陈维涛, 孙珍, 何敏, 张琴, 王文勇, 王绪诚, 徐少华(通讯). 珠江口盆地中中新世 SQ14.8 层序‒沉积演化及其地质意义[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21, 45(06):875-890. (EI) 

[13] 尚文亮, 徐少华(通讯), 蔡默仑, 等. 沉积过路现象的地震识别特征及控制因素探讨[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06): 85-96.

[14] 秦磊, 毛金昕, 倪凤玲, 徐少华(通讯), 等. 浅谈深水块体搬运复合体的结构、成因分类以及识别方法[J]. 地球科学进展, 2020, 35(06): 632-642.

[15] 徐少华, 何敏, 庞雄, 等. 被动陆缘层序地层结构的侧向变化及其启示—以珠江口盆地中中新世 13.8 Ma为例[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8, 39(04): 811-822. (EI)

[16] 徐少华, 王英民, 何敏, 等. 珠江口盆地陆坡类型及其对深水储层的控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6, 45(5): 982-992. (EI)

[17] 徐少华, 王英民, 何敏, 等. 强制海退体系域的识别特征与成因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7(2): 531-540. (EI)

二、教改论文

[1] 徐少华, 雷超, 尚文亮, 等. 学生探究式的“野外地质填图实习” 教学改革研究 [J]. 时代教育, 2023, 12(02): 31-33.

[2] 徐少华, 李小刚, 瞿雪姣, 等. 基于微课题提高学生“野外地质填图实习” 主动学习的能力[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23, 6: 109-111.

[3] 徐少华, 罗开通, 王润超, 等. “野外地质填图”实习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 教育进展, 2022, 12(11): 4668-4673.

[4] 徐少华, 尚文亮, 蔡长娥, 等 . 《地震地下地质学》人机交互式实践教学 [J]. 教育现代化, 2021, 8(72): 73-76.

[5] 徐少华, 李志军, 蔡长娥, 等.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英语应用驱动的教学方法探索[J]. 中国地质教育, 2018, 27(02): 54-56.

三、发明专利

[1] 雷超, 徐少华, 尚文亮, 等. 颗粒滩储层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重庆市: CN202410011225.0, 2024-05-28.

[2] 李小刚, 李仪汶, 徐少华, 等. 一种无井新探区地震资料地质层位精细标定方法. 重庆市:CN114488305B, 2022-09-30.

/__local/8/DA/62/B2CD2F3B5C83D6181DD34530069_65CDA88D_1E82C.jpg